记得冰淇淋雪糕作为夏天的网红,之前被讨论是因为怀旧,而在今年,价格却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。
最近,#不认识的雪糕不要轻易拿#,这个活动话题占据了热搜高榜,持久不下,引起了大家的激烈讨论,针对话题的吐槽视频播放均过百万。
这是源自一位网友对雪糕的吐槽。他也道出了许多人的疑惑:为什么实现“奶茶自由”的我们如今却实现不了“雪糕自由”了?
更有网友戏称,“看完便利店的雪糕价格,才发现曾经吃不起的哈根达斯是多么的便宜。”
那么,为什么,冰淇淋越来越贵了?
品牌玩法:卷有千千样,样样不一样
贵,还真只是常规操作,盘点这些年品牌的玩法,那真是一句话概括,卷有千千样,样样不一样。
众所周知,中国冰淇淋市场“三分天下”格局由来已久:和路雪、雀巢、八喜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占据的高端市场;以蒙牛、伊利等为代表国产品牌的中端市场;还有就是被区域性品牌瓜分的低端市场。
图片来源:《中国冰淇淋/雪糕行业行业趋势报告》,侵删
直到2018年,一成不变的局势才被奥雪打破。
价格破圈阶段
2018年,奥雪“椰子灰”横空出世,9.9元的单价并没有让习惯3块钱雪糕的消费者犹豫太久,一经推出便成为网红,北上广的便利店纷纷因此被消费者们排起长队。紧接着奥雪趁热打铁,很快又推出了售价5.8元的“双蛋黄”雪糕,虽然又甜又咸的口味颇具争议,但也不妨碍这款产品在短短半年内便交出了3600万元的成绩单。
凹造型阶段
而在冰淇淋市场嗅到金钱味道的显然不止奥雪这一家。同一年,钟薛高作为冰淇淋市场的一匹黑马逐渐崭露头角。独特的瓦片形状打破了消费者对雪糕视觉的刻板印象,单价66元的 “厄尔多瓜粉钻”雪糕霸占热搜,单单双11就卖出2万多根。很快,成立16个月的钟薛高营收很快便突破了1亿元。
在钟薛高之后,从猫爪、小狗再到故宫、黄鹤楼等地标,雪糕品牌们也进入“凹造型”出圈阶段。
跨界联名阶段
除了凹造型,品牌们在冰淇淋市场的联名和跨界也是只有想不到,没有做不到。
譬如,蘇盒珊直接与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》所属公司曲一线合作上架了联名雪糕,用“五三”封皮做成了雪糕包装,吃上一口,梦回高三。
再譬如,东北大板和热播的电视剧《与君初相识》联名,借用电视剧的角色特征,做成鲛尾造型,推出了「大尾巴鱼雪糕」。
最近,就连酒企老大哥茅台也不甘人后推出冰淇淋产品,一个月内连开两家旗舰店,开店首日便售出1000多份。也再次把冰淇淋这个市场拉到大众关注聚光灯下来。瞄准冰淇淋市场的玩家列表里,又多了一位重磅参与者。
从原料成分、产品形状再到联名IP等等,冰淇淋战场的火热也说明,哪里有消费升级,哪里就有掘金的可能。
一顿操作猛如虎的品牌们
到底是在卷什么?
舆论爆款、造型话题、年轻群体的拥趸等等,品牌们一顿操作猛如虎的背后,其实是在抢夺什么?
一、1600亿的市场潜力
自上世纪90年代上海海宁洋行“美女牌”棒冰之后,中国冰淇淋/雪糕行业开始进入规模化制造阶段。而随着食品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外资品牌的来华发展,中国冰淇淋市场长期保持着增长态势。2021年,据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,中国冰淇淋行业市场已从在2015年的83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600亿元。而纵观全球冰淇淋市场规模,中国依然保持全球第一。
图片来源:《中国冰淇淋/雪糕行业行业趋势报告》,侵删
1600亿的市场潜力有多大,资本的相继入场也给出了一定答案。
据企查查数据统计,我国现存雪糕冰淇淋相关产业超4万家,雪糕相关企业年注册量依旧在逐年攀升。2020年新注册企业2288家,同比增长24%,2021年新增企业则是到达5119家。
而中国冰淇淋人均消费3.5升,相对于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6到8升的冰淇淋,我们的冰淇淋市场还远未饱和,相对良好的竞争环境这也吸引了一批批的新进入者。
二、令人眼馋的毛利率
传统冷饮企业的毛利率一般有多少?
以伊利为例,2016-2021年,伊利乳业冷饮业务毛利率持续在40%以上。其中,疫情出现的2020年毛利率甚至达到48.66%,创下2016年以来最高水平。
而看三元股份(八喜母公司)的话,公司财报数据显示,近五年的时间内,三元股份冰淇淋业务的毛利率基本维持在30%以上的水平。除了新冠疫情出现的2020年,三元股份冰淇淋业务的毛利率曾跌至21.73%,但1年后迅速反弹,重新回归30%水平。
数据来源:钛媒体,侵删
值得一提的是,我国公路冷链物流市场正在不断完善,2020年市场规模达到3528.2亿元,同比上年增长16%。物流的透明及成本的下降也给新品牌带来了更多可能性。
三、无限可能的年轻消费群体
年轻人永远是消费的主力军。毫无疑问,品牌的这些创新营销背后,其实都是在“抢夺”新一代潜在客群。让他们多看一眼,多一次尝鲜。
据《中国冰淇淋/雪糕行业行业趋势报告》数据表明,雪糕和冰淇淋的主要目标顾客群集中在13岁—29岁。显然,餐饮品牌跨界,未必是想卖冰淇淋,而是希望这一富有社交属性且消费频次高的零售食品,能帮助找到新一代品牌的潜在客群。
图片来源:《中国冰淇淋/雪糕行业行业趋势报告》,侵删
卷的本质:营销打法的迭代
冰淇淋品牌卷出天际的背后,虽然也是在告诉大家这份价值1600亿的市场,其广阔的上升空间值得好好挖掘。但是,越卖越贵的冰淇淋,真的用在了研发和生产上吗?
未必。
90年代,品牌市场投放成本主要是传统广告和业务员走街串巷逐一拜访铺货。但在信息爆炸时代的今天,线上传播才是真正烧钱的地方。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个公式,说的是一个新品如何要被消费者看到,需要500个短视频+5000篇种草内容+直播带货。而这些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。
所以冰淇淋领域的内卷,表面看是消费场景升级带来的品质升级,其实是互联网背景下的营销打法的迭代。对于新品牌们来说,被定义为网红只是开始,它们最终也想从线上走入线下的便利店和超市。那么,除了在原料和冷链乃至健康上狠功夫外,最终还得靠渠道。真心希望冰淇淋能比奶茶走得更远,即使后期市场开发成熟之后也能各有特色,各自美丽。
头图来源于pixabay,图片地址:https://pixabay.com/zh/photos/ice-cream-dessert-food-snack-1274894/